连云港,这座因电商焕发生机的城市,再次探路以信用监管赋能电商产业强市建设。依托特色产业优势,近年来连云港推动特色产品触电上网,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东海水晶和穿戴甲、灌云主题服饰、灌南菌菇、赣榆海鲜、海州运动服饰、连云跨境电商等为特色的电商产业分布格局,特色品类全网销量领先,跻身中国淘宝直播第三城。

市级统筹,全面加强电商诚信建设

今年4月,连云港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实施办法》,大力推动电子商务领域信用记录共建共享共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以实时监控、智能识别、风险预警、科学处置为主要特点的电子商务新型市场监管体系。

目前,连云港已建立起科学的电子商务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和规范,涵盖企业经营、诚信记录、交易安全等多维度。根据水晶、海鲜、主题服饰等特色产业特点,连云港差异化制定评估体系,并成立全市电子商务行业诚信企业库。

连云港进一步深化经营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全量应用,开发信易+示范创建信易+公益培训信易+修复管家信易+融资服务等7大电商信易+应用场景,服务电商企业发展。据连云港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已累计为8000多家电商企业开展专项信用体检,年内为电商领域企业提供信用修复全程代办服务,成功修复行政处罚50余条。

针对不良信用行为,今年连云港在全市启动电子商务领域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由发展改革、市场监管、商务、公安等部门成立市级专项工作小组,集中治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刷单炒信、恶意差评等电子商务领域违法失信行为。

部门联动,全流程监管交易环节

电商交易涉及入驻交易平台、网络支付、寄递物流等多个环节。在连云港,从商品上架、交易支付到物流配送、售后服务,每一个电商交易的关键环节都被纳入信用监管的范畴,并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应用案例。

例如,中国人民银连云港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联合打造跨境e信平台,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人行企业信用信息等多方数据,对电商企业进行严格的信用准入和认证。针对跨境电商普遍存在的跨境收款难题,跨境e信平台设计企型账户,基于企业良好信用风险等级,代为办理包括报关报检、物流、退税、结算、信保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业务。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第三方机构打造蓝宝星球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和连云港口岸一体化智慧服务品牌。以智慧物流为核心,以物流企业综合信用信息数据为支撑,对优质诚信物流企业给予信用高评分,并纳入核心车队进行优先匹配。同时,强化对发货人、服务商及承运商交易行为的规范与监督,不断提升以信用为支撑的车货在线交易撮合、进港申报预约、全程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等智慧物流服务功能。

为了进一步激发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活力,今年连云港在全市启动电子商务信用应用创新揭榜挂帅活动,旨在激发各部门创新潜能,推动信用在电商具体环节应用落地。目前已征集到20个应用案例。

板块协同,合力共筑诚信电商生态

当前,赣榆区正在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为此,赣榆区试点建设了电商信用服务平台,汇集电商企业、电商主播、电商企业仓储物流寄件量等11类信用信息,形成电商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电商主播两类电商主体的基础库以及电商专题信用信息库。截至目前,已为3266家电商企业、电商主播建立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画像,并开展信用预警。

东海县手工穿戴甲产量已经突破1亿副,占全国市场七成以上。针对穿戴甲产业因标准化缺失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问题,东海县穿戴甲行业协会积极响应市场需求,联合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率先发布《手工穿戴甲》团体标准、《东海县穿戴甲产业行规公约》。后续从东海县寄出穿戴甲快递包裹,将张贴监督电话和曝光平台二维码的诚信标签。

连云区试点探索触发式监管。制定《网络交易经营者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构建通用+专业指标体系,依托智慧监管系统自动完成网络交易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同时,制定违法预警触发清单。一经触发,相关信息自动推送至当事主体,并同步推送至监管业务系统。而信用评估低风险的网络交易经营者,将被纳入信用沙盒,无事不扰。目前,连云区已建立1431户试点主体库并完成信用风险分类,并将310户网络经营户纳入沙盒监管。运行以来,在线触发违法预警线索36条,向网络经营者推送行政提示线索148条,引导92户市场主体完成整改纠错。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正在连云港加快形成。据悉,今年连云港将制定发布新一轮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将连云港建设成为在长三角区域内电子商务领域平台集聚、主体云集、服务高效、生态完善的电子商务标杆城市。(余伟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