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司法部

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被称为法治安徽建设一号工程。着眼稀缺与高端,创新法务区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招引海内外头部法律服务机构,汇聚优质法务资源,目前已确定首批入驻12家,包括知名海外律师事务所、国内高端法律查明机构等在内。

创新法务区的辐射作用和聚合效应,为安徽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点燃了新引擎。近年来,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把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作为着力点,锚定打造一流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一流的国际仲裁机构、一流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以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新高地为目标方向,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完善涉外法规规章体系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管理办法》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出持续推进蚌埠综合保税区申建。

7个多月后,这一条款变为现实,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蚌埠综合保税区。作为安徽省第六个、皖北首个综保区,其将助力企业更好衔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制度供给为基础,安徽省持续完善涉外法规规章体系,先后出台《安徽省税费征管和服务保障办法》《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等含涉外条款的政府规章42部,适时开展专门性涉外立法,完善相关法规规章中的涉外条款,各地也结合实际和需要,进一步强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涉外立法质量和效率。

依托全省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智能辅助系统,安徽省构建涉外法律法规库,将首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11份法律文件陆续收录入库,并梳理全省现行有效的136部省政府规章,重点对涉及外商投资、对外贸易、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政府规章进行英文版编译,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

打造平台吸聚高端资源

一方在欧洲,一方在四川,因逾期支付货款产生经济纠纷,双方于今年4月向合肥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申请仲裁解决。

虽然面临距离、时差、语言等障碍,但精通外语的仲裁员依据合肥仲裁委涉外仲裁规则,专业公正地进行审理,从立案到结案用时不到3个月,妥善高效地化解了双方纠纷。

据了解,合肥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自去年3月成立,是面向全球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新平台,填补了安徽这一领域的空白。

今年8月中旬,合肥仲裁委整体入驻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记者了解到,建设创新法务区是安徽着眼集聚高端法律服务资源,丰富法律服务产品供给、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助企防范国际经贸风险

安徽某薯类淀粉工程技术装备公司近来有个大动作:与某外国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出海开拓市场。

这一项目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律师智囊团的护航。去年上半年,该公司与某外国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但其委托的律师团队发现,合作方根据协议提出的投资方案有诸多风险,如果按照当地法律规定,该公司可能面临鸡飞蛋打的局面,甚至还会承担合作方的债务。对此,律师团队出具法律意见书,提出新的投资方案,并参与多轮协商谈判,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合作共识。

助企防范应对国际经贸风险是安徽涉外法治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安徽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级,省司法厅与省贸促会达成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合作框架,共同推进应用型智库建设和法律服务机构走出去,同时组织开展贸法皖企行活动,从推进贸易便利化服务、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有效防范应对国际经贸风险等方面主动作为,为200余家外资外贸企业提供涉外商事法律服务。

目前,安徽省有162名律师、48家公证机构、16家仲裁机构从事涉外业务。该省正在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签订厅校共建合作协议,推动省内高校实施单独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回应发展现实需求。

文章来源丨法治日报

记者丨范天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